哈哈电子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8章 两难自解(第1页)

人丁税也废了?康熙此话一出,众人这回是彻底愣住了。如此国家大事岂能儿戏?!人丁税征了几千年,大清每年三百万两的收入,说废就废了?!

康熙见众人如此,笑道:“你们不要误会。其实朕览观明史,早有此意。既然人丁数量都是上下默认的,那不如就直接确定一个数字,也省得下面费心造假,上面劳力统筹。朝廷每年按此数量征收人丁税,不再增减。是谓:永不加赋。”

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全称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从今年之后再出生的人口,我大清不算人头税了,就按照原来的人口来征税。

老康熙被后世人吹上天的所谓“永不加赋”的仁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仁政爱民,而是人丁编审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搞人口普查,还是三年一次,靠着那个官僚体系、那些官僚素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地方官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受制于时代的硬性原因导致的,没办法。

有些事要迎难而上,有些事要知难而退。康熙身段灵活,干脆把人丁数额固定下来,“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以后不管多少,就按这个来征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由于人口波动而带来的税赋征收的波动,保持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能省得地方官员再费心思做表面文章。

朝廷的财政收入也稳定了,官员也消停了。算是大清康熙版“两难自解”了。

“永不加赋?”养心殿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朕后来又想,既然人丁税已经不再变动了,不如就一步到位,彻底取消这个税种,把他合并到土地税中。是谓:摊丁入亩!”

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折扣。地方豪绅地主从中营私舞弊,让基层百姓很难从国家的政策中直接受益。

历史上,康熙五十年推出“永不加赋”后,不少地方对百姓的丁银摊派,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收税的官员来说,丁增而银不增,就需要重新计算和折合。两难好像解了,又好像没解。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奏请皇帝,干脆把丁银都摊派到土地之中吧。

简化税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几千来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税收制度,从隋朝的租庸调制到唐朝杨炎的两税法、宋朝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直沿着两条脉络前进,一个是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少,一个是税收的东西越来越简单(从收各类实物到只收钱)。

因此,取消人头税,把人头税并入最主要的田亩税中,是水到渠成的举措,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就算没有清朝,别的王朝也会这样做。

历史上,康熙在位时准许先在广东和四川两个省做了试点。到了雍正,正式推向全国,也就是雍正几个著名改革之一“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听起来简单,真正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一直到清朝末年,还在不断为这个政策打补丁。

康熙这里要加速推进清朝的税收简化进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推行,带来了两个时人没有想到的后果:

一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翻着番往上蹦,让封建统治者第一次对人口增长感到恐惧。这人口增长的原因,除了玉米、番薯等逆天作物的引进,能养活更多的人,人头税的取消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二是流动人口剧增。历代王朝之所以重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摊丁入亩后,既然人丁与赋税缴纳没有直接关系了,政府对人口的控制就减弱了,人口就不会再被强制绑定在土地上了。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让封建统治者束手无措。乾隆时期的叫魂案,就是对流民恐惧的一个具体外现。

康熙联想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老康熙的好圣孙乾隆。乾隆统治时期,国库存银最多达八千万两,人口“民数三万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商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而乾隆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害怕!对,就是害怕!这和传统儒家士农工商的理想社会相差太大了,面对这些远超前人治国经验的情况,他既喜且忧,既惊又惧。没有选择积极拥抱改变,而是缩回自己的舒适圈,思想更加保守,更加死守祖制。

可对现在的康熙来说,人口增加和人口流动,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你们这些小农经济守护者不会用,我这个封建地主掘墓人可会用,人多好,越多越好!

康熙看着被自己炸蒙了的众人,语重心长的安慰道:“有些想法虽然听起来石破天惊,其实都是延续前人罢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赋税之简化与合并就藏在廿二史中,藏在前朝的一条鞭法中。《明史》已经修完十多年了,朕最近翻读,总觉得话还是没说清楚。现在事情太多,等改革步入正轨后,朕是准备重修《明史》的。”康熙心想,你大清不是最擅长搞文字狱吗?等我腾出手来,看我把文字狱给你玩出花儿来。

张廷玉看康熙这改革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崩,一个比一个炸裂,自己那天的谏言,康熙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啊!这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心急的来回折腾,怎么得了。秦始皇、隋炀帝……他不敢再继续放任自己的想法。继续默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八字官箴。自己又不是御史,该说的都说了,皇上不听也就算了。大不了余生都给大清当裱糊匠。

和张廷玉的越听越心凉相比,施世纶却越听越兴奋。他此前见过康熙,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御前会议,本以为皇上登基日久,思想保守,没想到锐气如少年。施世纶满脑子改革想法,正是棋逢对手,不对,是得遇明主。

人丁税也废了?康熙此话一出,众人这回是彻底愣住了。如此国家大事岂能儿戏?!人丁税征了几千年,大清每年三百万两的收入,说废就废了?!

康熙见众人如此,笑道:“你们不要误会。其实朕览观明史,早有此意。既然人丁数量都是上下默认的,那不如就直接确定一个数字,也省得下面费心造假,上面劳力统筹。朝廷每年按此数量征收人丁税,不再增减。是谓:永不加赋。”

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全称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从今年之后再出生的人口,我大清不算人头税了,就按照原来的人口来征税。

老康熙被后世人吹上天的所谓“永不加赋”的仁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仁政爱民,而是人丁编审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搞人口普查,还是三年一次,靠着那个官僚体系、那些官僚素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地方官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受制于时代的硬性原因导致的,没办法。

有些事要迎难而上,有些事要知难而退。康熙身段灵活,干脆把人丁数额固定下来,“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以后不管多少,就按这个来征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由于人口波动而带来的税赋征收的波动,保持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能省得地方官员再费心思做表面文章。

朝廷的财政收入也稳定了,官员也消停了。算是大清康熙版“两难自解”了。

“永不加赋?”养心殿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朕后来又想,既然人丁税已经不再变动了,不如就一步到位,彻底取消这个税种,把他合并到土地税中。是谓:摊丁入亩!”

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折扣。地方豪绅地主从中营私舞弊,让基层百姓很难从国家的政策中直接受益。

历史上,康熙五十年推出“永不加赋”后,不少地方对百姓的丁银摊派,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收税的官员来说,丁增而银不增,就需要重新计算和折合。两难好像解了,又好像没解。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奏请皇帝,干脆把丁银都摊派到土地之中吧。

简化税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几千来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税收制度,从隋朝的租庸调制到唐朝杨炎的两税法、宋朝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直沿着两条脉络前进,一个是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少,一个是税收的东西越来越简单(从收各类实物到只收钱)。

因此,取消人头税,把人头税并入最主要的田亩税中,是水到渠成的举措,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就算没有清朝,别的王朝也会这样做。

历史上,康熙在位时准许先在广东和四川两个省做了试点。到了雍正,正式推向全国,也就是雍正几个著名改革之一“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听起来简单,真正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一直到清朝末年,还在不断为这个政策打补丁。

康熙这里要加速推进清朝的税收简化进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推行,带来了两个时人没有想到的后果:

一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翻着番往上蹦,让封建统治者第一次对人口增长感到恐惧。这人口增长的原因,除了玉米、番薯等逆天作物的引进,能养活更多的人,人头税的取消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二是流动人口剧增。历代王朝之所以重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摊丁入亩后,既然人丁与赋税缴纳没有直接关系了,政府对人口的控制就减弱了,人口就不会再被强制绑定在土地上了。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让封建统治者束手无措。乾隆时期的叫魂案,就是对流民恐惧的一个具体外现。

康熙联想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老康熙的好圣孙乾隆。乾隆统治时期,国库存银最多达八千万两,人口“民数三万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商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而乾隆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害怕!对,就是害怕!这和传统儒家士农工商的理想社会相差太大了,面对这些远超前人治国经验的情况,他既喜且忧,既惊又惧。没有选择积极拥抱改变,而是缩回自己的舒适圈,思想更加保守,更加死守祖制。

可对现在的康熙来说,人口增加和人口流动,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你们这些小农经济守护者不会用,我这个封建地主掘墓人可会用,人多好,越多越好!

康熙看着被自己炸蒙了的众人,语重心长的安慰道:“有些想法虽然听起来石破天惊,其实都是延续前人罢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赋税之简化与合并就藏在廿二史中,藏在前朝的一条鞭法中。《明史》已经修完十多年了,朕最近翻读,总觉得话还是没说清楚。现在事情太多,等改革步入正轨后,朕是准备重修《明史》的。”康熙心想,你大清不是最擅长搞文字狱吗?等我腾出手来,看我把文字狱给你玩出花儿来。

张廷玉看康熙这改革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崩,一个比一个炸裂,自己那天的谏言,康熙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啊!这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心急的来回折腾,怎么得了。秦始皇、隋炀帝……他不敢再继续放任自己的想法。继续默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八字官箴。自己又不是御史,该说的都说了,皇上不听也就算了。大不了余生都给大清当裱糊匠。

和张廷玉的越听越心凉相比,施世纶却越听越兴奋。他此前见过康熙,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御前会议,本以为皇上登基日久,思想保守,没想到锐气如少年。施世纶满脑子改革想法,正是棋逢对手,不对,是得遇明主。

斗罗:在斗罗重建三一门  娶十房老婆,才知是女儿国  美漫:悟道阿卡姆,飞升祖国人  将军,夫人又去给您的马接生了  我可以在游戏里进货  纯阳!  从斩妖除魔开始证道永恒  离婚后,影后把疯批前夫钓成翘嘴  霍格沃兹之野生巫师  美漫:从奥斯本开始成就科技之神  风铃起处有神君  我能把游戏物品带到现实  人在东京,同学妈妈找上了门  清穿:都在抢雍正?那我选废太子  污蔑我反派?给爷死  我阻众生成道?我走后你们哭什么  斗罗:道友,请入人皇幡一叙!  我在恐怖片捡到假面骑士道具  人类污蔑光之巨人,当这是女频?  皇后别回头,我真是太监  

热门小说推荐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一朝坠崖,魂归公元888年。这一年,权倾朝野十数年的阉人田令孜被驱逐,大宦官杨复恭携手八百外宅郎君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年,李昌符滞留圣驾于凤翔,与天威军火拼后,一个叫李茂贞的扈驾都将崭露头角,走上了封岐王的大道。这一年,朱全忠进兵蔡州,讨伐僭越称帝的秦宗权,黄河两岸诸道逐渐失控,朝廷号令不出潼关。这一年,距白马驿祸还有十七年,距朱温弑君篡唐还有十九年。这一年,马球皇帝驾崩,唐朝版崇祯李晔上线。这一年,一个人霸占了李晔的身体,试问大厦将倾,谁能施展回天之力,看试手,补天裂,威加海内,四海八荒归于朕。如果您喜欢最后一个唐朝皇帝,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红楼之一代圣君

红楼之一代圣君

这是一个带着部分现代记忆的女孩转世投胎成了红楼里大周朝的一个皇孙徒明宣,只是碍于种种原因一直当做女孩养,后来恢复男儿身,一步步登上天下至尊的故事。本文借鉴红楼部分背景,架空朝代,主要参考明清两代。关于女主,是个出场较晚,也有特殊经历的人。关于红楼中的人物,所占篇幅不多,具体如何要看剧情发展,不过早早出场的林黛玉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黛玉的性子也会因为明宣带来的蝴蝶效应而有所改变。红楼世界是有神神鬼鬼的世界,但纵览全文,没有看到一个仙子能下凡的,可见凡间已是人道当立的时候,明宣到红楼不是去修仙的,而是把人道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如果您喜欢红楼之一代圣君,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清冷校花?那不是我的软萌女友吗

清冷校花?那不是我的软萌女友吗

热血爽文穿越系统单女主不后宫妖兽异族经历了大毁灭时代的蓝星世界,妖兽横行,异族窥视。苏铭穿越而来,在觉醒仪式上遭遇清冷校花洛清璃的表白,还扬言要包养他一辈子,苏铭含泪拒绝之后觉醒了自身真正的神级天赋。面对异族神明时,苏铭横剑当空,步步生莲,一剑斩神。面对兽潮时,苏铭弹指间覆灭万千妖兽。只是说好的清冷...

大盗贼

大盗贼

大盗贼简介emspemsp关于大盗贼没炒过股,没买过彩票,官道商场一窍不通,陆离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玩游戏。好在他是个重生者,凡事都能抢先一步。这一世注定强势逆袭,站到职业最巅峰!新书怪物聊天群已发,坚守传统网游阵地不动摇,大家可以先收藏推荐票养着。书友群439140772(VIP粉丝群,全订验证,作者君在这里欢迎大家)437959140(普通群,进入无限制)PS谨以此书,纪念这些年一起走过的魔兽世界,纪念这些年一起翻阅的...

超能鸿途

超能鸿途

超能鸿途简介emspemsp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性格软弱唯唯诺诺的周龙昊自我安慰的超级语言。然而,谁料异象突降,美女上司绝美御姐清纯萝莉神秘女神,纷至沓来,助他觉醒鸿鹄之志崛起鸿途!火┊热┇文┊章wоо...

我的冰冷老婆

我的冰冷老婆

我的冰冷老婆简介emspemsp倒插门了个冷冰冰的老婆,说要和我一起修炼,功法竟是更☆多☆章☆节woo18vipWoo18vip...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